中秋节简介

中秋节,又称祭月节、月光诞、月夕、秋节、仲秋节、拜月节、月娘节、月亮节、团圆节等,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。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,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。

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、赏月、吃月饼、玩花灯、赏桂花、饮桂花酒等民俗,流传至今,经久不息。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,为寄托思念故乡,思念亲人之情,祈盼丰收、幸福,成为丰富多彩、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。

中秋习俗

  • 赏月: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,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。到宋代,中秋赏月之风更盛。
  • 吃月饼: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,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,寓意家人团圆。
  • 赏桂花:人们经常在中秋时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,以糕点、糖果最为多见。
  • 玩花灯: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,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、儿童之间进行的。
  • 燃灯: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,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,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,挂于家屋高处,俗称"树中秋"或"竖中秋"。

中秋诗词

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
宋·苏轼
明月几时有?把酒问青天。
不知天上宫阙,今夕是何年。

《望月怀远》
唐·张九龄
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。
情人怨遥夜,竟夕起相思。

《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》
唐·王建
中庭地白树栖鸦,冷露无声湿桂花。
今夜月明人尽望,不知秋思落谁家。